從衛生署日前接獲三例國內濫用快樂丸通報、警察機關盤查出入Pub 、舞廳等場所的人士身上查獲的不法藥物及國人出國旅遊及便捷的交通,實不難想像快樂丸已取代安非他命並蔚為風行,成為本世紀的毒品主流,而尤以「黑話」名稱為綠蝴蝶、狂喜的新興毒品最為濫用,也正無孔不入的侵蝕我們台灣土地上的所有人口,現在讓大家瞭解快樂丸的面紗。
快樂丸的正確英文名稱是Ecstasy ,目前國外大約有二十家以上的地下藥廠生產,成份顏色不一,MDMA只是其中主成份之一,也有添加入ephedrine 、caffeine 等成分,來提高其作用的強度;在台灣,濫用的使用者稱快樂丸名「搖頭丸」、「綠蝴蝶」、「狂喜(Ecstasy)」、「亞當(Adam)」、「忘我」、「MDMA(3,4-Methylene Dioxy MethAmphetamine)」等,其具有中樞神經興奮作用,同時也具有幻覺作用,通常以口服錠劑或膠囊劑型在市面上流通,也是國內目前濫用情形嚴重的俱樂部用藥之一;然而,目前國外學者對於MDMA 的應用及影響是眾說紛云,有部份學者強調其醫療作用的潛在價值,但是其對身體、心理的影響,以及被濫用的程度,則是再再地提醒著我們需以更嚴謹的態度來面對MDMA 所可能造成的影響。
背 景
搖頭丸,最早是在1912年時美國莫克藥廠因研發ㄧ種止血劑時發現的副產品。然而,在1970年代後期及1980年代時,由於低劑量的MDMA 能使人鎮靜、自信的作用,被心理治療者使用當作協助個案放鬆進入療程的輔助劑。到1980 年代中期,MDMA使用者主要侷限於單獨或小型約會,後來逐漸在美國達拉斯等地的酒吧等聚會場所販賣。1980年代後期MDMA在英國已擴及至跳舞俱樂部及Pub加劇濫用情形下,造成中毒及死亡案例的顯著增加。1985年6月,鑑於MDMA的濫用成癮加劇,為避免其氾濫及可能造成的生理、心理依賴及傷害下,在美國被列為具高濫用性、禁止醫療用途的第一級管制藥品,並於1988年3月,永久列入第一級管制藥品,此後,MDMA均在非法途徑中流通。MDMA除了在美國、歐洲造成流行外,亦在香港、印尼、澳洲等地造成濫用。國內曾在85 年9月間發現首例濫用MDMA藥物確定病例,同年10月警方查獲4000多顆由新加坡進口以「快樂丸」名義進口的MDMA,為防範以免造成危害,行政院88年12月8日公告將搖頭丸列入「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二級之管制藥品」,相關刑責為「製造運輸販賣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意圖販賣而持有者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施用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持有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內濫用現況
衛生署2001/07/18公佈台灣地區藥物濫用現況調查,發現甲基安非他命和海洛因仍是目前毒品濫用的主流,但搖頭丸和大麻近兩年來以驚人速度大幅成長。衛生署指出,此類「俱樂部濫用藥」以都會區為主要濫用區,北部又比南部嚴重,研究指出,搖頭丸會改變使用者腦部結構,使人退化、注意力不集中,明顯變笨。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長李志恆指出,去年檢警單位毒品緝獲量排名,依序是甲基安非他命八百卅六公斤、海洛因廿七公斤、大麻七十三點九公斤、快樂丸四點九公斤,到了今年,由於查獲大麻的種植地,單單一至五月的大麻和搖頭丸緝獲量就遠超過去年一整年的紀錄,分別查獲六萬二千七百十一公斤及十點九公斤。由於搖頭丸、大麻在國內使用有上升趨勢,衛生署日前決議將搖頭丸、大麻列入濫用藥物尿液常規篩檢項目,以便早期偵測濫用情形。
另外,去(89)年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在台北縣新店查獲來路不明的2 種藥物共499 粒,經過檢驗發現在KTV 、PUB 暢銷,俗稱快樂丸的毒品MDMA ,在國內首次發現竟由過去的綠色換新裝為白色圓柱型錠,更可見得國內毒品逃避警方的推陳出新速度之快,實不得讓我們在查緝上更努力以赴不可。
濫用危害性及毒性
由於MDMA 屬中樞神經興奮劑及幻覺劑作用,動物實驗證實對中樞神經是具有毒性的,而且對女性的影響甚於男性。使用時在生理上的影響包括:肌肉緊張、牙關緊咬、噁心、昏暈、視線模糊、畏冷及冒汗等。此外,由於MDMA可以影響中樞神經的作用,強化感官反應,並使眼球產生不自主的轉動,所以會令施用者更容易受到週遭環境的刺激,而有劇烈的反應,如在舞會中,隨音樂節奏大幅擺動身體及晃動頭部等,故而有『搖頭丸』的別稱。除了精力充沛,興奮,最重要的是會產生一股人際間強烈的親近感。對許多生性害羞的人而言,這是一種空前未有的解放感,但是接踵而來的是造成使用者心肌收縮上升、心跳速率加速、血壓升高,Na+排出加速而造成脫水、休克。長期使用MDMA會導致不良影響,例如:持續使用1 至2 星期,可使人出現混淆、疲憊、記憶力受損、睡眠出現問題、牙關緊閉、視幻覺、高血壓、顫抖、憂鬱、或腎臟、心臟等問題。加上不同種族對MDMA的代謝率有所不同,而且長期使用會在體內堆積,更減緩MDMA的代謝率,而使其影響更鉅且更持久,因此其傷害性實在是不容忽視,特別是對於那些經常使用以及高劑量的人而言。
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長強調,不少青少年暑假流連在「搖頭」pub、舞廳等娛樂場所,且以為只在寒暑假及周末放鬆時使用搖頭丸,偶爾「快樂」一下,不會輕易成癮;但研究顯示,只要使用過一次搖頭丸,就會造成腦部結構的改變,造成神經系統損傷,會讓人退化、變呆、尤其在智力、注意力及學習能力方面,都有明顯的減退,且一旦使用就會在身體裡留下「記憶」,藥劑在體內殘留與累積,長時間下來也會上癮。
拒絕毒品的方法:
- 拒絕不良嗜好
- 建立紓緩壓力、情緒的正當方法
- 建立正確用藥觀念
- 遠離是非場所
- 提高警覺不隨便接受陌生人之飲料、香煙
- 培養健康正當休閒活動
- 建立自信及自尊心
戒治與治療
搖頭丸等這類迷幻藥藥物成癮患者,主要是考慮將其置於安靜、平穩、有人看護的支持環境以減少刺激,及靜脈輸液直到生理的藥物作用消失為止的支持性療法為主。然而,除對成癮者給予藥物治療之外,整個戒治體系,應從生理、心理、社會、家庭等各層面提供其完善的解毒、復健與追蹤輔導,唯如此才能早日邁向健康大道。
結 論
台灣地區在面對急速轉型的變遷型態下,時下青少年勇於嚐試新事物的特色及走向以快速獲得慾望滿足的速食文化,再加上現代科技的發達及方便網際網路等的推波助瀾下,使藥物濫用獲得發展的溫床。
而從鄰近國家的日本有關毒品濫用的相關報告中指出,日本去年(89 )一年當中因為持有毒品而被捕的人數大約有一萬八千多人另查扣將近二公噸毒品;另外,香港港警去年在機場檢獲三萬粒於六十年代曾風行一時的屬LSD的「黑芝麻」亦被稱為「Fing霸,」迷幻藥,毒品裝扮興復古,連毒品市場亦受復古潮影響,他山之石可以為鑑,防治及宣導毒品將不容我們再輕忽。尤其自前行政院長連戰先生於 (82) 年五月十二日宣示「向毒品宣戰」之號召後,更獲全國各界熱烈的迴響,蔚為全民掃毒之高潮,使反毒工作擴展於社會各階層,深信對遏止毒品危害國人,必能發生啟聾振瞶之功效。今後只要我們能持續不斷的努力,樹立青少年正確人生觀,增進青少年的用藥常識,倡導正常休閒活動,增強青少年適應能力,特別是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的年青朋友,千萬別被引誘使用搖頭丸及其他毒品,使全民均能做到不吸毒、不買毒、不販毒,那麼反毒的工作必能水到渠成。所以我們要大聲疾呼,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好奇,貪圖一時的快樂,而賠上自己一生的健康!面對快樂丸等毒品的誘惑,Just Say No!來為我們後代的子孫營建一個純潔的生活空間,以杜絕毒品吞噬我們安和樂利的社會。
參考資料:1、管制藥品管理局、管制藥品簡訊(第八期.2001.07)。2、教育部春暉專案。3、聯合報(2001/07/19)